在農業領域,經常會聽人提到土壤酸堿度,酸性土壤、堿性土壤,有些剛入行的農資人就有點懵,今天農極客小周就給大家簡單講講土壤酸堿度帶你入門。
土壤酸堿度,即土壤反應,通常用pH表示。一般pH4.5~5.5 為酸性,5.5~6. 5為微酸性,6.5~7.5 為中性,7.5~8.5 為微堿性,8.5~9.5 為堿性。多數作物適于中性左右的土壤,過酸或過堿對作物生長和土壤養分的有效性都不利。其中對磷鉀和中、微量元素的影響更大。
我國從南到北,從東到西,土壤酸堿度呈現規律性變化,因而對施肥有不同要求。例如,東北和西北地區,多為石灰性土壤,偏堿性,磷肥施用后,容易形成難溶性磷酸鈣,有效性降低,但土壤鉀等元素較豐富,鉀肥施用量可適當減少甚至不施。而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,多為紅黃壤、磚紅壤,偏酸性,磷肥施用后,容易形成難溶性鐵、鋁磷酸鹽或被鐵鋁氧化物膠膜包裹,使肥料有效性下降;在長期高溫多雨條件下,鉀及鈣、鎂、硫等中量元素遭到不同程度淋失,較為缺乏,所以鉀肥、鈣鎂磷肥和中、微量元素肥料效果較好。在黃淮海地區,土壤多為中性,微酸或微堿性,土壤鉀多處于臨界水平,宜施用磷酸二銨、過磷酸鈣和適量鉀肥。對鹽堿土,則要增施有機肥和磷肥并注意微量元素的缺乏,不施或少施含氯化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