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于不合理的施肥習慣,不少種植戶的地里多少都會有些土壤問題,土壤發紅、發白、長青苔、板結等,這些問題讓很多種植戶都十分發愁。地里出現這些狀況,其實就代表土壤“生病”了。而土壤最常見的問題,就是鹽漬化和酸化。
一、土壤鹽漬化
土壤鹽漬化有什么危害?
土壤鹽漬化最直接的變化就是土壤的顏色會變成綠、白、紅色,土壤鹽漬化會導致作物缺素嚴重,同時作物出現長勢弱、發黃、發蔫、根系不牢等情況,情況嚴重的還會導致根系死亡、作物枯死。
為什么會出現土壤鹽漬化?
1.土壤變綠,是長綠色苔蘚。綠苔有兩大喜好,一是鹽堿,二是潮濕,土壤鹽分越高,綠苔越多,顏色越深。
2.土壤變白,俗稱“返白堿”。因為過量施用化肥,讓鈣、鈉、鎂等陽離子在土壤里面大量積聚,與氯離子、硫酸根等發生化合反應形成鹽,導致土壤鹽堿化失去活性,造成土壤發白。
3.土壤變紅,是地面出現了“紫球藻”或一些金屬離子過量產生的化合物,說明土壤中的鹽分已經非常高了。
4.另外由于很多農戶為了豐產會大量盲目施肥,導致土壤鹽堿蓄積過多,土壤團粒結構被破壞,使土壤保水、保肥能力及通透性降低,最終造成土壤板結。
鹽漬化土壤解決方法:
1.一到兩年深翻土壤一次,將地面五十厘米以下的土層挖起,上下倒換進行耕作。
2.輕度鹽漬化可用輪作倒茬的方法減緩土壤狀況。
二、土壤酸化
土壤酸化有什么危害?
1.加重土壤板結,土壤結構被破壞抗逆能力下降,作物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減弱。同時抑制作物根系發育,不利于根對養分和水分的吸收,根系伸展困難,發根弱緩苗困難,容易形成老苗、僵苗,最終導致作物的長勢弱,產量降低。
2.土壤酸化會使土壤中有益微生物“水土不服”,病原微生物滋生,從而導致根際病害增加且控制困難,十字花科的根腫病和茄果類蔬菜的青枯病、黃萎病增多。
3.土壤酸化會造成土壤堿性鈣離子的流失,容易引發蘋果苦痘病、痘斑病、果面黑點,大櫻桃裂口,葡萄裂口及糖度降低,西紅柿臍腐病等現象的嚴重發生。
為什么會出現土壤酸化?
1.過量施用氮肥:氮肥在土壤中轉化成硝酸鹽,硝酸鹽流失帶走土壤中大量的鈣、鎂等離子,導致土壤酸化。
2.過量澆水:土壤中的鈣、鎂、鉀等堿基離子被沖刷帶走,殘留的氫離子和硫酸根等離子結合導致土壤酸化。
3.施肥不合理或有效養分補充不足;作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從土壤中吸收和消耗掉大量養分,包括鈣、鎂、鉀等堿基離子,在作物收獲后堿基離子被帶走,補充不及時便會導致土壤酸化。
酸性土壤解決方法:
1.合理施肥
適當控制氮肥施用量,施后覆土,適當增施鉀肥、鈣鎂磷肥及其他堿性肥料,以滿足作物生長需要。
2.施用石灰
當土壤pH值小于5.5時,施用石灰不僅能補充土壤鈣,為作物提供鈣營養,而且還可以中和酸性土壤。不過需要注意用法用量,且不能長期使用。
三、通用改良方法
無論是土壤酸化還是鹽漬化,都可以通過以下這三種方法來改良。
1.使用微生物菌肥
微生物菌肥中的有益菌可以加速土壤有機質的分解,促進團粒結構形成,打破土壤板結,調節和改善土壤的保水、保肥、透氣性能。同時還可以降解土壤中農藥、重金屬的殘留,修復被污染的土壤環境。其中的功能菌還具有固氮、解磷、解鉀等多種功能,能夠提高肥料利用率,減少化學肥料的施用。微生物菌肥包含:生物有機肥、復合微生物肥料、微生物菌劑。
2.使用土壤調理劑
使用國家規定的、對土壤有針對性的土壤調理劑,例如礦物源調理劑、土壤調酸、調堿劑、疏松劑或免深耕劑等。將碎的土壤顆粒粘成一個個的小團粒,恢復土壤團粒結構,保證土壤透氣、保肥,根系也更容易往下扎。
3.減少化肥,增施有機肥,注意一定要使用完全腐熟的有機肥!有機肥被微生物分解后產生腐殖質和有機酸。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土壤堿性,緩解鹽漬化。同時有機肥對酸也有巨大的緩沖性,分解轉化過程中可以補充微量養分,并改善土壤板結,增強保肥性。
總之,土壤問題一定要時刻注意,及早預防。如果已經出現問題那么一定不能急于求成,畢竟土壤改良需要綜合管理,是一個長期的工程。